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永遠的恩師!


今天參加了陳主委榮退的典禮,會場外的海報上又見到主委熟悉的笑容!


由長庚體系最高顧問吳德朗教授監交印信給新任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時增教授


長庚體系新任董事長,也是王創辦人三房李寶珠女士致贈紀念金牌表彰主委對長庚醫院的終身奉獻!


會場座無虛席,只能在離講台最遠的地方站兩個小時~~

主委卸下繁重的行政職務後,想必會把更多的時間投注在對臨床手術及教學的熱情上,對於患者與學生又是一大福音!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林口長庚院區成立「正顎手術中心」兩年多來不斷提升服務品質

          
          長庚醫院整形外科自成立至今已進行超過六千例正顎手術。2012年1月4日為整合正顎手術醫療照顧與提升服務品質,特成立本中心。除了對上下顎骨骼、咬合異常的基本治療成就受到國際肯定外,近年來從麻醉後暈吐、術後疼痛、腫脹等個環節的預防都可以看見我們對品質改善的不斷用心!

        正顎手術中心成員及來自韓國、中東、菲律賓、墨西哥等各國的醫師研究員於桃源分院合影。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正顎手術移動的是骨骼,改變的是人生



    顏面骨骼的發育有一定的時間表,因此齒顎異常多半在青春期後才會慢慢顯現,而治療時機當然必須等到骨骼發育完全,才不會因為手術之後骨骼繼續生長造成復發;一般而言骨骼成熟的年齡在女生大約是16歲,男生約是18歲。

    寒暑假期間是正顎手術的旺季,許多利用暑假來接受手術的學生,最近陸續回門診來作例行追蹤。術後一週的回診時,大家關心的都是傷口復原、咬合、飲食等照護問題,但是術後一個月時腫脹已經消除了大半,手術的效果已經明顯可見;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直接講出來,但是看到患者以及家長臉上的笑容,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治療結果滿意的程度。接下來的例行追蹤,通常就會安排在術後三個月、半年及一年。

    一位剛考上大學、原本有點含蓄或者該說不太有自信的女生,在術後一個月時看起來一切順利,變得很喜歡笑。當她隔週又出現在門診的名單上時,我本來擔心是不是有突發狀況需要馬上回診處理,結果原來是媽媽特地準備了禮物來道謝。原來這位女生小時候品學兼優,在學校相當活躍,課餘時間也常常主動到辦公室幫老師的忙。原本深受同學及老師喜愛她,因為國中之後戽斗及前牙開咬越來越明顯,漸漸變得沒有自信且自我封閉,不願意與人交往,學校的表現也一落千丈。媽媽說後悔當初忙於工作沒有提早發現,因此當正顎手術後見到女兒又展現往日的笑容時,心裡的愧疚終於可以放下,對於手術帶來的改變也表示非常感謝!

    齒顎異常的患者,功能及外觀都受到影響,對於重視外表的青春期,影響不可謂不深。大部分這樣的小孩都是非常堅強的,除了克服生理上的不便及心理上的自卑,還得忍受同學們有心或無心的嘲弄。沒有人願意告訴父母在學校被取了哪些難聽的綽號,但是門診時我們只要稍微觸及這個話題,強忍在他們眼眶的淚水往往就再也克制不住。對選擇接受正顎手術的小孩而言,家人的支持絕對是最重要的依靠;這位媽媽因覺得自己長期忽略了女兒而感到愧疚,但其實她願意傾聽女兒內心的困擾且一起面對,相信女兒也一定很慶幸有母親的關愛及瞭解!

    正顎手術並不是沒有風險的小手術,家長們或多或少都會擔心或排斥手術。特別是外表看起來輕微到中等程度的齒顎異常,有些家長會認為正顎手術只是為了達到美容目的的整形手術;這時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讓父母瞭解小孩生理及心理上的折磨,同時儘量追求手術的品質及安全。絕大多數患者所追求的,其實只是想要能跟大家一樣正常的吃,正常的笑。對一般人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如果能因正顎手術失而復得,那麼被改變的絕對不只是骨骼及咬合而已!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第四屆手術優先正顎手術國際研討會」手術示範光碟片

前陣子在準備台灣口腔矯正醫學會的演講時,想要加入一小段手術當中的影片檔案,無意中發現有這兩片示範手術光碟,而且上面放的還是我的相片,當然要拍照留念了!


這套光碟的內容是2013年由長庚醫院顱顏中心主辦的「第四屆手術優先正顎手術國際研討會」當中現場手術示範的精華。雖然封面是我手術中的照片,但我並不是唯一的男主角,光碟中還有陳昱瑞主委的手術示範、羅綸州部長及陳國鼎主任的解說等內容。


對於正顎手術的質與量、手術及矯正的技術與經驗、新技術與觀念的研究及創新,我們可以很有信心的說長庚醫院顱顏中心都居於世界上最領先的位置,同時我們也體認到自己肩負着教育、訓練年輕醫師們的重責大任。因此近年來積極主辦正顎手術國際會議,而每次的活動也都吸引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科醫師及矯正醫師共襄盛舉,這就是對我們多年來致力於提升正顎手術治療品質最好的肯定方式!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魏福全醫師成功將1,835根腳趾接到1,600名傷者手上,以創新顯微手術改寫整形外科發展史!

這篇文章發表的時效雖然有點晚了,但是並不減損長庚醫院魏福全醫師(同時也是第一位成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外科醫師)在顯微重建領域的成就,也讓所有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團隊的成員倍感榮耀!!




這是六月份於人來人往的東區,看到“Discovery頻道“節目介紹的大型看板。圖片中的兩隻手是不幸遭遇意外而失去十隻手指的患者,經過腳趾移植重建手部功能後的X光影像。以下內容是轉載自『台灣無比精采| Discovery頻道官方網站

http://www.discoverychannel.com.tw/taiwan-revealed/

魏福全醫師成功將1,835根腳趾接到1,600名傷者手上,以創新顯微手術改寫整形外科發展史! 台大研究團隊在蜜蜂身上刺青,找到蜜蜂消失的原因。還有台灣開發的全球首支透明玻璃手機!Discovery 頻道與中華民國外交部再度聚焦台灣,製作《台灣無比精采》系列節目,透過鏡頭帶領觀眾一起見證台灣在工業、農業與醫療的驚人故事,看看現代科技與傳統產業如何迸出亮眼的火花。

高畫質版本同步於Discovery HD Word頻道每週四晚間10點40分播出

  • 6/5 人體重建 Body Reconstructed
全世界嘖嘖稱奇的整形技術,不在韓國,而在台灣一位出生於屏東小鎮的仁醫手上,他是中研院院士、也是長庚醫院複合性異體組織移植中心的催生者-魏福全醫師,透過改良斷指接合、腓骨骨皮瓣、穿通枝皮瓣等三項創新手術,成功降低截肢機率、恢復傷者肢體功能,成為國際標準教材,完成的1萬3000件案例,居世界之冠,成功率高達98%的傲人紀錄,連哈佛、約翰霍普金斯等美國名校,都有醫師專程來台取經!想了解魏福全醫師如何從白老鼠練習對接血管,到成為今日的醫界奇蹟?顯微手術又是如何帶來重生感動?更多精彩內容都在《台灣無比精彩:人體重建》。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台灣矯正醫學會學術演講:「從外科觀點分析正顎手術中的顏面美學」

寒暑假對於專做正顎手術的外科醫師而言,真的是忙到無法喘息,也因此好久沒有寫東西了!
上週末應邀於台灣矯正醫學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暨學術演講,這次大會的主軸是「力、矯正、口顎顏之美學探討」,我主講的題目則是外科觀點分析正顎手術中的顏面美學」。

演講後獲頒『才華洋溢』講座,對於外科醫師能夠得到矯正學會的肯定感到十分榮幸。

因為我是唯一獲邀於大會演講的外科醫師,所以主要是趁這個機會讓矯正醫師們瞭解現在外科手術的觀念以及技術,比起十年甚至五年之前,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對于治療計劃的擬訂以及對於功能及美觀的追求,也有更大的彈性及更高的標準。


演講後與兩位座長合影,畫面右側為陳信光醫師,左邊為楊宗邦醫師。


圖中為前北京大學副校長,現任北大口腔醫學院教授林久祥醫師主講『穩定的側貌美--最重要的矯治目標』。

其實這次大會內容十分精彩,講師陣容十分堅強,都是國內外頂尖的專家,我從兩天會議中學見識到了矯正技術、觀念在近年的突飛猛進,獲益良多;這次能獲邀與會演講,完全是矯正醫學會理事長戴文根醫師的促成,在此要特別再致上謝意!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顳顎關節病變可以接受正顎手術嗎?


因為齒顎異常咬合不正而必需接受正顎手術的患者當中,有一部份人的顳顎關節原本就發育異常或有退化吸收的情形。有時我們會採取對顳顎關節影響較少的手術方式,例如只做上顎切骨或是再加上下巴整形來調整咬合及臉型比例,而不做下顎矢狀切骨以減少對關節可能產生的影響。
下圖是一位上顎突出(暴牙)合併下顎後縮的案例(右側手術前),一般的手術設計會將上顎往後移動同時將下顎往前拉,以便同時改善咬合及外觀。但是因為單側顳顎關節病變,我們採取了只做上顎及下巴的方式,仍然能夠達到改善咬合以及外觀的目的(左側手術後)。


從正面可以看到手術後(左側)下臉部的比例比起術前(右側)明顯增加,臉型也獲得改善。


下圖影像可以看到兩側的顳顎關節有明顯不同 (黃色箭頭較小為異常側,紅色箭頭較大為正常側。上圖紅色箭頭所指處是因對焦模糊所以形狀改變) 手術本身並沒有造成關節附近的骨骼、肌肉改變,但是對牙齒的排列弧度以及臉部輪廓的影響可以由上下圖中的弧線比較得知,微笑曲線也同時改善。


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

顏面填充物注射塑形研討會


今天參加了一場由學會主辦的顏面美學工作坊(Facial Aesthetics Workshop),在星期天的一大早會場就已經座無虛席,目測與會者應有400~450位左右。我算是準時到達,但是幾乎只剩最後一排的座位了~~。


這次的內容,主要是介紹玻尿酸注射在顏面美容的應用,主辦單位在世足賽舉辦期間,竟然能邀請到地主國巴西籍的Dr. Mauricio de Maio 親自授課以及現場示範,算是誠意十足,而內容也確實非常充實,讓我收獲量多。



上面是活動簡介,下面是一整天的課程內容。


在下午的示範注射中,Dr. Mauricio de Maio 總共示範了三位案例,三者都是年輕女性,共同的問題都是淚溝、臉頰/嘴角下垂、下巴後縮或過短、嘴唇不夠飽滿等問題。其中有兩例明顯是咬合不良合併的下巴後縮,更有一例是微笑時牙齦明顯外露;在正常的其況下正顎手術才是標準的治療方式。然而患者不一定願意接受這樣的大手術,這時候一些醫美的醫師,特別是非外科系的醫師,就會想盡辦法在不開刀的前提下改善病人的問題。而注射玻尿酸或自體脂肪這類填充物,就是最常用的治療方式之一。


受限於隱私權的關係,不能把案例治療前後的圖片放上來。然而我不得不承認Dr. Mauricio de Maio (講台上那位黑衣人)確實很厲害也很有經驗,且玻尿酸注射用於改善臉型、輪廓、唇形等等問題確實有一定的效果,這次會議中絕大多數與會者也都同意嘴唇、下巴的改變對整體臉部美觀的改善最為顯著。然而這類的治療效果還是有其極限,所以在此也要提出些個人對於填充物注射的一些看法:
(一)一些合併明顯咬和不良的下巴後縮、短小、牙齦明顯外露或微笑曲線都無法單純藉由注射填充物而完全改善。
(二)顏面構造可以簡單區分為軟組織(皮膚、脂肪、肌肉等)以及硬組織(牙齒、骨頭等),在許多情況下,同時考量各自的問題,分別加以改善,也就是軟硬兼施,才能達到最理想的結果。
(三)對於接受正顎、削骨手術的病人,手術後若有外觀上不夠完美的地方,許多問題其實都可以利用填充物注射的方式改善,所以手術和填充物注射兩種技術,其實是相輔相成,互補有無而不可偏廢的。

因為多年來治療齒顎異常以及咬合不正的手術經驗,讓我對這次研討會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瞭解以及收獲。然而我也知道,雖然現場示範的技術看起來簡單且立即見效,會讓現場聽眾躍躍欲試,但想要複製相同的結果絕對不是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曾經有一位整形外科界的大老說過,每次醫學會或是研討會之後,大家學到了新的觀念和技術,就是病患災難的開始!因為一種技術的純熟,絕不是短期可以速成的。所幸玻尿酸是一種可被人體吸收的成份,大多數不良的注射結果,還是可以隨著時間慢慢改善。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手術優先之正顎手術高階研討會


由台灣顱顏學會與長庚醫院顱顏中心合辦之「手術優先/單一咬合板」正顎手術高階研討會剛剛於五月底圓滿落幕,為期共五天,其中包括了兩天的現場手術示範(共六例手術示範),一天的門診教學,以及多場專題演講與互動討論,內容含括了正顎手術從術前、術中、術後各階段外科及矯正醫師必須熟悉的各個課題。



比較特別的是這次是第一次試辦這類的高階研討會,對象設定為對正顎手術已有一定經驗的外籍醫師;為了讓大家有充分的溝通及討論機會,同時為了管制手術示範時進入開刀房的人數,所以目標設定為上限八人左右。最後與會的有五位來自中國各地的口腔外科醫師,平均年資約17年左右,其中兩位所屬醫院每年正顎手術案例超過三、四百例,已逼近長庚正顎手術中心的水準!


師資(上圖)以及課程表(下圖),可以看到講師人數為學員的兩倍以上!!對於遠道而來的「專家級」學員,我們除了把最好的菜端上桌外,別無選擇。對我們來講,籌劃及授課的過程中都是讓自己不斷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會後感想,由幾天來的相互討論深度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其實與會的學員都有相當程度的經驗,但是仍然對我們的做法以及手術結果表示超乎預期並且高度肯定。這種差異除了是技術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觀念上的領先以及持續追求創新的堅持, 所有目標都是為了提供患者更可靠的結果、更短的恢復期以及更快速的牙齒矯正。這些努力的成果已經慢慢受到國際肯定;自2010年以來長庚醫院顱顏中心已經有九篇「手術優先的正顎手術」相關論文發表于國內外醫學期刊,即為最佳的證明。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雜記--顯微重建手術


這是一位八歲小女孩的左手,看起來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011年某個週末下午,為了拍攝這張照片,我按照女童母親給的地址,找到了北縣泰山鄉狹窄巷弄中的一家小吃店。母親正忙著照顧生意炸雞排,所以只簡單寒暄了一下。我在廚房後方一角見到了小女孩,正跟弟弟玩在一起。拿出帶來的蠟筆當做小禮物,小女孩高興地馬上畫起圖來;我也得以和她拉近距離,邊聊邊照了些相片。

第一次見到小女孩時是六年前,那時她只有兩歲。被送到急診室時,左手的第三、四指最後一節被家中飲料杯封口機的刀片完全切斷,在急診很明顯感受到父母親自責和絕望的心情。雖然沒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把握,但是當晚我仍然試著在小小的斷指中,找出細得不能再細的指動脈,在顯微鏡下接了起來。手術結果算是相當成功,而且功能的恢復也令人滿意;雖然她手術後不久就被帶回南部由外婆照顧而無法繼續追蹤,但是很高興六年後有機會再看到她,知道手部恢復良好,並且聽她自己說喜歡彈鋼琴。就是這種成就感,支撐了我犧牲睡眠處理外傷緊急手術,幾年下來的值班在開刀房中共度過了六百多個夜晚!

這個案例與其他二十多位患者的治療結果,已被刊登於2012年整形外科知名期刊“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下巴後縮時的手術設計考量(暴牙、呼吸道狹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


 正顎手術時牙齒、骨骼以及軟組織(即牙齒、骨骼以外其他構造的統稱,包括皮膚、肌肉、舌頭、咽喉......等)都會同時改變,所以手術前的設計必須把三者的移動量同時納入計算。有時為了達到理想的治療結果,會採取較複雜的治療方案,盡量將咬合、外觀、呼吸及其他問題同時解決。

上圖中的案例手術前是屬於暴牙、上顎突出、下顎後縮、呼吸道狹窄的的類型,外觀上看起來嘴唇及牙齒較前凸,通常需要將齒顎位置同時往後退才能改善。但是手術如果把上下牙齒對正恢復成正常咬合,其實下顎骨會更往後縮;即使再額外作下巴整形(將下巴骨切開向前拉(黃色箭頭)),效果仍然有限。因此在這個案例,我們先把下顎骨拉到理想的位置,在配合下巴整形,讓臉型看來符合比例(下圖),而舌根也隨著下顎骨被往前拉,讓原本狹窄的呼吸道空間同時展開(連續小箭頭)。但是注意看門牙的位置,就會發現這時下排牙齒跑到上排的前面(白色箭頭),反而變成類似戽斗的咬合不正了。再看一下紅色箭頭的部份,可以看到兩側各有一顆小臼齒被拔掉而留下的縫隙,而這個縫隙就是被設計用來讓下排前牙後退所預留的空間。當矯正結束縫隙關閉時,上下排的牙齒正好可以達到理想的咬合。
 經由這樣的治療設計,可以把骨骼及軟組織移動到理想的位置,卻又不會犧牲正常的咬合。事實上雖然齒顎的關係被大致歸類為暴牙、戽斗、歪斜等幾大類,但是每一大類之中又會有不同的形態或嚴重程度,所以即使是同一類型的患者,治療計劃也可能會有許多不同選擇,需要針對每一位案例作個別考量。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咬合不正對嘴形以及笑容的影響 (第三型咬合不良、戽斗、牙齦外露)



這是常見的第三型咬合不良,也就是俗稱戽斗的案例。我們在牙齒上標示號碼,就可以清楚看出上下排牙齒間的相對位置,是屬於下排牙齒過度向前,無法與上排牙齒對齊的關係。
 嘴巴閉起時,上唇形狀還好,下唇就感覺不夠飽滿,尤其是箭頭所指處,顯得非常平坦不夠立體。
 笑起來的時候,嘴形不自然,下唇較緊繃,而且因為咬合不佳,看起來給人齜牙咧嘴的感覺;再加上牙齦外露,使得笑容不夠好看。


 如果牙齒矯正配合正顎手術治療,可以將上下排牙齒的相對位置調整到理想的關係,功能及外觀都會有明顯的改變。
咬合改善之後,嘴唇的位置及外觀也有明顯不同。嘴角微微往上翹,下唇變得更為飽滿且放鬆,且下唇與下巴之間可以看到凹陷的陰影,表示下唇、下巴變得更凹突有緻具立體感。
咬合改善後,笑起來時牙齒及牙齦外露的情形與之前完全不同,笑容變得自然且親切,看起來似乎連心情都變好了!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正顎手術對嘴形及笑容的改變 (牙齦外露)


上顎骨太長或是太突出時,因為上排牙齒的位置跟著改變,可能會導致笑的時候牙齦整個露出來,這樣的笑容比較不吸引人。

嚴重的案例,甚至閉嘴時嘴唇無法完全蓋住牙齒,因此平常在人前都要刻意閉緊嘴唇,看起來比較嚴肅不易親近。

正顎手術可以調整上顎骨的位置,因此可以改善微笑時牙齦外露的問題。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將上顎骨往上移動並且製造一點點前傾的角度,因此改善了牙齦外露的困擾,同時也可以創造出迷人的微笑曲線。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正顎手術對嘴形及笑容的改變 (戽斗、前牙開咬)




 本案例為戽斗合併前牙開咬,於正顎手術前因為唇齒位置異常,閉嘴時嘴唇無法完全放鬆,嘴形顯得較不自然,下唇薄且沒有立體感。正顎手術後閉嘴時上下唇可以自然碰在一起,因此唇形變得放鬆而飽滿。



正顎手術前微笑時牙齒排列較平,下排牙齒露出;正顎手術後上排牙齒排列呈兩側向上的弧度,門牙整顆露出,牙齦隱約可見,下排牙齒則看不太到,這些都是完美的微笑曲線必備的條件!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咬合正常但是有點戽斗?




大多數的戽斗都會伴隨咬合不正,常被採用治療的方式是正顎手術搭配牙齒矯正,可以同時改善臉型以及咬合的問題。但是偶而也會見到輕微的戽斗案例,咬合沒有問題,只希望下巴可以不要看起來太長。治療的方式,利用正顎手術將下顎後退仍然是最效果最好的方式;同時因為不希望咬合改變,所以上顎也必須配合下顎一起改變位置。但是手術後可以完全不需牙齒矯正,或是僅需短期的矯正治療。


上圖左邊是治療之前,從側面看有輕微戽斗,下巴較突出,但是咬合正常。右圖是手術後一週的情況,雖然還在腫脹的階段,但是仍然可以看出臉型的變化,以及上下唇變得比較自然飽滿的感覺。


如果從鼻尖到下巴最前端畫一條直線當作參考線,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上下唇相對位置的改變。雖然只差了一點點,但是在外觀上卻可以帶來明顯的改變。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正顎手術之後的骨骼會完全癒合嗎?

正顎手術時上下顎骨被切開再重新固定,到底被切開的骨骼會癒合到什麼程度?以後可以咬硬的東西嗎?手術部位會不會很容易骨折?能不能正常運動?骨頭的接合處會不會凹凸不平?這些都是在門診常常被提出來的問題。我們來看一些實際的案例。上圖左邊手術後一週的骨頭,還可以明顯見到切開過的縫隙以及交界處的不平整,但是右圖可見一年之後的骨骼癒合得相當理想,所以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不必擔心手術後的骨骼強度不足。當然手術時若能盡量讓骨頭切開處緊密相接並牢牢固定,對於骨頭的順利癒合絕對有極大幫助,連帶也有助於儘早張口復健以及咀嚼。

上圖為同一案例 (戽斗、咬合不正) 治療後一年的側面影像。紅色箭頭處是上下顎阻生智齒,在手術中也一併拔除。


這是另外一個例子,下巴切開且一邊往下延長以改善不對稱;上圖術後一週的骨骼可以見到紅色箭頭處有明顯縫隙,下圖一年後再檢查可見骨骼已經完全愈合了。
同一個案例的正面圖,可以見到隨著時間過去骨骼已完全癒合。